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在全校师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开设专栏,系列展示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一流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教学、科研、本科评估等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业绩,不断激发广大师生踔厉奋发、团结奋进的热情,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 着力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 9 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省级C级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省级 C 级专业)、车辆工程(省级 C 级专业)、物联网工程(软科B+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械电子工程。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5人,其中硕士和博士学历 130 人,占比为57.8%,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10人,占比 49.6%。学生4317人。学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 41 间,包括大学物理、数电模电等基础实验室6间,专业实验室35间(西门子智能制造训练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实训室、华为 ICT 实训室、华为云计算实训室、360 网络安全实训室、讯方信息技术实训室、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实训室、锐捷网络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自动柔性生产线实训室、PLC 综合实训室、工业机器人 实训室、汽车整装实训室等),总资产投入 38564132.58 元,生均教育仪器设备值8933元/生。学院与省内外的50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双元制实习、毕业专业实习的教学需求。校内及校外实验和实训条件能够较好支撑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定位。迄今为止,与华为、西门子共建2个产业学院,与360、 科大讯飞、新大陆、锐捷、讯方、达内等企业共建了5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专业核心课程12门;共建校外实习基地53 个;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16名;合作开展教改研究和课题 和科学研究7项;共同评价学生培养质量,共建创新创业与就业基地5个。
2019年“云南省高校边缘计算网络工程研究中心”获云 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立项金额 120 万元。
2019 年“云南省高校餐厨废弃物分散处理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获云南省教育厅立项建 设,立项金额 120 万元 。
2019 年至 2022 年连续四年荣获优秀华为ICT学院称号,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奖139 项,获全国大赛 16 项。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 98%。逐步凸显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
2020 年 8 月,“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三八”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 果奖二等奖。
2021年3月,云南省教育厅文件,云南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云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
2022年3月,与华为开展“1+2+N”校企协同育人的人 才培养模式进入华为优秀 ICT 学院案例全国分享,此次华为全国 1000 多家 ICT 学院共评选 10 家学校进行分享。
2022年6月,云南省教育厅文件,云南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2021年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点。
一、坚持学校办学定位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自 2018 年开始,本学院坚持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国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师OBE教育理念,构建成果导向、课程目标达成、突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国内头部知名企业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或专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培养政治可靠、品德优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专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与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形成了“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三八”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探索与 实践”。本着内涵发展 、 聚焦特色 , 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通过“产业”、“专业”、“ 创 业”,“三业联动”,通过工程研究中心、 校企产教融合中心 、 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 三中心融 合”,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科技链、产业链深度跨界融合,积极探索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共建产业学院或专业、共商人才培养与共建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共建校企产学院平台、共建实习与就业基地、共建华为认证体系、共建华为卓越工 程师定向人才培养等“八个共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的示范点和显示度。
通过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三八”校企协同育 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近几年本学院在人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初见成效。
二、对标国家标准 深化课程改革
对标本科国家标准,以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引入行业、企业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云南省学分制改革、学校办学定位和学院特色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思政通识课程、自然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4 个主要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课程资源,增加专业与工程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行业新技术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等,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宽度,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学院持续进行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工作,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了应用型课程改革工作组,以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抓手,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建10门课程应用型课程改革设计,并逐步推广至其他专业,《JAVA程序设计》O2O课程已上线实施教学。《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MySQL 数据库技术》、《机械三维数字化建模》、《数字逻辑 电路》、《数据库概论》、《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等 6 门课程 立项校级课改项目。
与华为、西门子、达内等企业共建《路由技术原理》、《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原理》、《JAVA程序设计》、《移动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等12门课程,引入行业、 企业教材14 本,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 4 本。
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构建了五位一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四维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确保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三、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多元化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并选择适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分段式、参与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教师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通过课程知识凝练,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课并通过课后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专业核心课、行业课程开展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训练,以企业项目、工程为案例,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工程实施流程进行设计,以此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纵向以“培养目标—课程目标—项目案例—社会需求—行业发展”为学习主线细化课程知识点,通过项目式教学和实践,实现各门课程的目标达成;横向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依托企业资源 组织多样化课堂教学
学院各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组织中,运用企业高管讲座、技术沙龙、工程师实战带教、课程实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分组学习等多样化教学组织,较好的提升了学生 参与度及自主学习意识。依托华为 ICT 产业学院和企业资源,每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学第一课由高管授课,讲述行业和技术发展;开学第一周组织学生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代表处、呈贡华为大数据产业园进行认知实习;每年 12 月举办的华为品牌日,通过展示华 为的技术、产品及华为 ICT 大赛让学生对技术有着深刻的了解;每年的华为 ICT 联盟双选会,除给毕业班提供就业岗位招聘,同时开展技术沙龙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
四、构建评价机制 保障教学质量
(一)保障教学质量 构建多维度评价机制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实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把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工作,积极构建闭合式、全链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三级、三督、五系统”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下,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教学保障机制运行,出台学院教学质量保障细责。
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工作 ,突出学生满意度调查 。落实校级督导 、院级督导随机听课 、评课制度。学院、系、教研室做好教学常规、专项检查、学期前、中、末的教学检查。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每周反馈院系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等方面信息。通过学校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形成 报告反馈,学院实施“访企拓岗”,管理班子、就业专员访企,积极调研用人单位对学生各方面反馈,通过企业反馈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及学生自身素养等方面进行调整。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同频共振,构建闭合式教学质 量保障机制,保障学院质量保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
(二)加强校企合作 培育应用型时代新人
在教学管理方面,基于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实现共管机制,学院与企业共同出台了《企业教师管理制度》,《企业教师准入制度》,《企业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了校企共同开展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学生学业考核方面,校企师资共同参与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学生课程学习考核实现了理论考、实践考、过程性考核、项目答辩考核、项目实作等多维度组合考核方式,同时在教学中引入行业行业资格认证,在学校《云南工商学院学 分互认暂行管理办法》制度的支持下,实现了学分互换。毕业设计校企双导师制度,毕业选题必须来源于项目实践、实习过程,要求真题真做。
五、协同育人 产学合作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学校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云南省数字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与华为、360、科大讯飞、京东 、西门子、锐捷 、讯方、达内、新大陆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创新服务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探索内部双元制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逐步凸显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
校企实施八个共同,以华为 ICT 学院为例:
1.共建产业学院 创新合作育人
2016 年,云南工商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 “ 云南工商 学院 - 华为信息与网络学院”及“ 云南工商学院-华为 ICT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在云南工商学院正式举行揭牌仪式。双方以共建 ICT 人才链为目标,通过共建“云南工商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学院”及“ICT 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项目,在 ICT 人才培养协作联盟、ICT 人才标准共建、ICT 教学资源库及 ICT 校企联盟共建四个方面开展实质合作。学校借助华为公司的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21年3月23日,与华为公司在华为总部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领域拟进行全方位合作, 以共同推动深化产教融合 ,共筑信息与通信 技术 (ICT) 人才生态。
2.改革育人模式 适应社会需求
经过 8 年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深度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学建设等方面共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学院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华为共同参与论证,课程体系引入正常教学,涵盖数通、云计算、存储、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在共建课程中,华为ICT 学院以行业需求能力为导向,引入行业、企业技术体系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华为共建并开设了《 防火墙原理 》、《交换技术原理》、《路由技术原理》、《无线技术》、《云计算原理》、《网络存储》、《SDN原理》等 7 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全部引入华为教材。
3.加强校企合作 联建师资队伍
学院非常重视华为技术体系师资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派出16名教师参加华为技术培训,获得了包括华为讲师、HCIE、HCNP 在内的多项证书, 指导学生参加华为 ICT 大赛,多次荣获全国及省级一等奖。 教师掌握最为先进的 ICT 技术和理念,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训室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传授给学生更贴近社会需求的技能奠定了基础。
4.校内校外共融 实验实训结合
为保障学生应用能力有效提升,学院与华为共建华为ICT 解决方案实训室、华为云计算实训室、华为智慧网实训室、讯方华为技术综合实训室,满足华为课程体系教学需求。实训室实现了双方共建共管 ,按照行业标准培养相关人才 。截至目前,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支撑,与讯方、泰克、中建材、华远电子、尊云等 30 余家优质企业共建了实习与就业基地,2022 年共有 60 名学生直接选入华为实习生计划, 有效保障了学生实习及就业。
学院与华为共建了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2022 年云南工商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共同开展了云南工商学院实习生计划,共有近 20 名学生到华为进行实习。同时华为积极牵头生态企业,提供了近 500 个岗位给云南工 商学院学生实习与就业,打通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通道。
自 2019 年开始,连续三年依托华为主办,我校承办的 “一省一校,一年一次”的华为 ICT 联盟双选会落地云南工商学院,“华为 ICT 人才联盟双选会”作为华为系选拔人才专场招聘,每年参与入校园招聘的企业由华为云南办事处 遴选,均为华为全国各地优质的合作伙伴,进驻双选会招聘企业平均月薪不低于 5000 元,极大的提升了我院计算机毕 业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与华为、讯方、泰克合作,共同对就业的学生开展百舸计划活动,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加就业礼仪指导、企业面对面交流等内容,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5.共建华为认证体系 实现学生高品质就业
华为体系技术认证行业含金量高,有效保障学生高品质就业,自 2018 年开始学院与华为共建了华为认证体系,并在云南工商学院建立了云南省高校第一个华为 标准化认证考点。学院以华为认证牵引课程体系的改革,鼓励学生考取华为 HCIA到HCIE各层次认证。截至2022年,累计2400多名取得HCIA证书,436 名同学获得HCIP中级证书,13 人获得HCIE高级证书,初中高级认证的取证率占云南省高校综合的90%,名列第一。
“1+2+N”校企合作模式,1 是一个华为ICT学院,2是二个授权服务商(讯方、泰克),N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教师配备和培养、学生就业指导帮扶、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科研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等多个合作项目。
在华为ICT 学院基础上,自2018年开设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方向 ICT 专班,目前在校生规模近300 人,先后实行了“ 3+1 ”和全程引入两种模式 , 引入企业导师, 实行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双导师教学,引入企业教材,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涉及网络集成与实施、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云计算技术等专业领域,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幅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品质。
6.教书育人守初心 辛勤耕耘见成效
学生培养成果
( 1 )连续四年依托华为主办“一省一校 ,一年一次 ”的华为 ICT联盟双选会落地云南工商学院,每年提供100多家企业近600个工程师岗位,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2 )近四年来云南工商学院与华为的合作效果突出并取得了两个第一,华为生态企业人才输出贡献度云南省高校第 一、华为体系资格证书取证率云南省高校第一,有效支撑了 学生的高品质就业与就业薪资。
( 3 )2021年“57 项学科竞赛“——全国华为ICT大赛中, 学院获得云南省省赛两个赛道双料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得国赛一等奖、三等奖的云南省最好成绩。在 2022 年 6 月进行 的华为全球赛中,3 名同学获得全球一等奖的好成绩。
专业建设成果
( 1 ) 以华为校企合作为支撑材料 , 学校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三八”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与华为开展有效、深度的校企合作,在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专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共同协同育人的模式给予来认可,专业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C”级。
(2)继 2019、2020、2021 年后,2022 年云南工商学院在全国1000 所华为 ICT学院中脱颖而出,再次被华为授予 “优秀华为 ICT学院奖”,这也是西南地区、云南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得“优秀华为ICT学院奖”殊荣的高校, 2022年7月再度升格为“卓越华为 ICT 学院”,体现了云工商与华为深度的校企合作以及较为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2022年云南工商学院与华为的“1+2+N”校企合作模式进入华为优秀 ICT 学院案例全国分享,并在华为官方网站显示并装订成册,此次华为全国 1000 多家 ICT学院共评选 10 家学校进行分享。
( 4 )学院与华为在教学科研方面持续合作 ,获批华为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课题 1 项,教育部就业协同育人课题 1 项。
师资培养成果
( 1 ) 学院自与华为合作以来 ,校企双方重视师资的共同培养,每年寒暑假 4 人次的免费师资培训和认定,截止2022 年,我院与华为共同培养华为资格讲师 16 名,并获得华为颁发的讲师证书,构建了华为工程师级别的高水平教师。
我校教师华为体系认证讲师资格
( 2 ) 基于华为的合作 , 目前教师与华为工程师共同出版华为技术体系自编教材《局域网组建》、《Linux 操作系统 与管理》2 本。